作文成功之路(下)
主办单位:大庆教师进修学院
国际刊号:1001-571X
国内刊号:23-1304/G4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26348 人次
 
    本刊论文
小学大自然课程的研究与实践初探

“大自然课程”是一门关于大自然的宏大的学习体验课程,既包括观察、学习并了解自然界中的事物,也包括有组织有目的地保护自然生态的社会实践活动。2015年,笔者带领合肥市王士春名师工作室申报并通过了一项全国科学教育规划课题“城区小学大自然课程的实践研究”,为什么要把大自然作为一项课程来研究实践呢?因为现代儿童青少年正在面临“大自然缺乏症”的威胁。

  一、“大自然缺乏症” 的产生
  学生的世界是由个人、社会、自然等基本要素彼此交融构成的整体。但是,近十余年,自然在学生们的世界里越来越缺失了。
  首先,随着现代科技的高度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沉迷于电子产品,不愿外出接触自然;其次,城市离原始的自然生态越来越远,更多的人工环境取代了自然环境,城市里的学生远离了大自然中的树林、小溪和草地;另外,高悬的学生安全之剑,使学校不敢轻易将学生放出校门、带入郊外,家长也不敢轻易把孩子放入大自然。
  儿童因为缺乏与大自然的交流而产生了种种身心问题,如多动症、自闭症、过敏症、感觉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等。本文的“大自然缺乏症”,指的就是人类因疏远自然而产生的各种不良“症状”,尤其是少年儿童人群,可能还会有抑郁、无聊或孤独感。目前,很多小学生只会在虚拟世界里玩,却不会在现实世界中玩,更不懂得如何跟自然打交道。而在西方国家的教育界,一场“让孩子重返大自然”的运动已经悄然展开。
  二、开设大自然课程的意义
  美国儿童与自然网络的创始人和荣誉主席、震撼全美教育界的《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的作者理查德・洛夫 (Richard Louv)认为,散漫的户外活动对于儿童的身心健康是至关重要的。“孩子们需要宽松的、没有条条框框的梦想时间,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来体验大自然”,“当我们身处户外的大自然时,除非戴着iPod,我们所有的感官都同时处于工作状态”。
  佛蒙特州明德学院心理实验室的研究表明,“大自然的剂量”可以用一种安全、廉价的方式帮助管理儿童多动症。研究表明,同样的时间,与其他环境相比,公园里的一次20分钟的个别指导参观,更有助于增加年龄介于7岁至12岁多动症儿童的注意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大自然可以成为一门“课程”。
  观察一下我们身边的少年儿童,是否宁可待在家里上网,也不肯到户外走走?是否去了户外还带着耳机?是否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是否不懂得与人分享?是否过胖、注意力不集中或有抑郁倾向?如果是,他们可能患了大自然缺失症;如果是,应该让他们回到大自然,与大自然重修旧好。
  三、开发大自然课程资源
  为了改善和逐步消除城市小学生“大自然缺失症”,使他们从自然中获得成长的经验与快乐,课题组及相关实验学校根据认识、保护自然生态的需要和理论,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年龄特征,充分利用校园和郊外的自然环境资源,研究设计了各类自然观察与体验的主题活动,为学生开设了大自然课程。
  课题组将“大自然课程”的实践研究内容确定为:在人口集中、自然生态相对较弱的城区小学开设动植物观察、水文气象观测、自然生态体验与探究、农作物种植、珍爱自然、环境保护与宣传等一系列关于大自然的系列活动课程,并进行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同时倡导家长带领孩子亲近大自然,而不是把孩子困在各种培训班里。
  四、实施大自然课程
  除了专题的“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之外,课题组还在全市范围内选取了嘉和苑小学、翠庭园小学、乐农新村小学、恒盛幼儿园等六所学校(幼儿园)作为实验学校,选取安徽省珍稀鸟类保护工作者联合会、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试验基地,分别承担了“城区小学观鸟课程”“大自然科学微电影实践”“躬耕种植课程”“苗、朵、果的课程”“自然环保调查体验课程”“校园养殖体验课程”等相关子课题的研究。
  1.校内实践
  嘉和苑小学把大自然搬到了学校。校长亲自带领师生充实、创新了学校的模拟湿地池塘系统、科学植物园、科学长廊、芭蕉园,策划并设置了六要素气象站、太阳光伏发电系统,用标志介绍牌为校内植物挂上“身份证”,把一部分大自然搬到了校园里。科学课、综合实践课、语文课等有了见证实物的场景,学生得以借此体验、感受和领悟大自然。
  侯店小学设立了种植园,带领学生在躬耕实践中,学习知识,锻炼技能,培养协作能力。学校还在躬耕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创编了躬耕课程校本教材,把农艺知识写进课本,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躬耕文化,体验躬耕的乐趣。
  南门小学长期开展养蚕科学实践活动,带领学生们到农场参观桑园、采桑,在校园内、在家里亲自养蚕,观察蚕的一生。
  2.校外实践
  近两年来,名师工作室暨课题组先后多次组织大批学生带着课题到湿地、山区、湖边,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资源,认识植物、夜观两爬、欣赏蝴蝶、观鸟、生态保育,让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如到安庆升金湖开展冬季候鸟观察与保育活动,到巢湖数块天然湿地进行考察与研究,到龙眠山观鸟,到岳西鹞落坪进行动植物调查活动,组织科技小组走进黄山浮溪进行蝶类、两栖类动物调查活动,等等。
  每次活动,除了本校教师辅导,还有安徽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相关专业的教授随队进行讲解。活动的开展保护并发展了少年儿童对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帮助他们逐渐养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校外实践包含着一系列的课程目标。从亲近大地到关注身边的小生命,从认识树木到感受自然的气味,从倾听大自然不同的声音到观察自然界的运动变化,让学生从校内走向校外,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全方位地感受自然。在此过程中,还教会了学生将自己的感受用图表、微电影、绘画和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
  大自然课程的实施,使学生们逐渐体会到自然界的多样性与神奇,产生了亲近与探究自然的兴趣,并正在养成观察大自然的习惯和基本技能,形成热爱大自然、尊重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大自然课程正在帮助学生成为身心健康、乐于探索、善于合作的阳光少年。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作文成功之路(下)》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作文成功之路(下)》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